【REAL TAIWAN・台灣真本事】#ep1 劉哲揚

資料來源

台灣,人口不到全球0.3%,陸地面積僅占世界的萬分之2.4,看似微不足道,卻扮演關鍵角色,是全球233個國家地區都少不了的供應鏈伙伴,台灣產業有許多隱形冠軍,讓世界見識過台灣的本事。台灣建築也有一群有故事的人正默默付出,他們也有真本事,我們希望帶你來認識。

 

專訪人物:宇揚設計-劉哲揚總監

「我與建築的緣分,起源於回家鄉重建家園的承諾!」

 

 

劉哲揚總監生於屏東,成長於台中。專訪時,總監那間位於頂樓,陽光充沛的畫室令人眼睛一亮。與一般我們對於藝術家總是不修邊幅的印象不同,畫室空間整齊乾淨,放著柔和的輕音樂,加上滿佈綠色植栽,有一種治癒感。與之成對比的是總監那充滿奇幻風格的畫作,色彩瑰麗斑斕、充滿狂野的想像,視覺張力非常強烈。

 

 

總監師承「維也納幻想寫實派」大師沃夫岡-胡特(Wolfgang Hutter),幻想寫實派是維也納1964年崛起的一個繪畫流派,創作風格講求華麗的色彩與精密的描繪技術,由超現實主義延伸出新寫實手法,通過向古典藝術發掘,以另一種姿態反映周圍的世界。把對現實的幻想,用象徵性、超現實的比喻,呈現如夢境般多彩的畫面。這樣的創作,需要熟悉古典藝術,更需要深厚的美學品味與繪畫功底,總監在維也納累積了扎實的藝術底蘊,也領略到歐洲先進的文化思維。

 

 

這麼藝術的人,怎麼會碰上建築?

 

哲揚總監國中畢業後考上復興美工,而後為了深入藝術創作,遠赴奧地利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求學,也順利成為奧地利國家藝術家協會一份子,理應要順勢走上「#畫家人生」的他,命運卻因為1999年的921大地震而改變。

 

 

「被老天爺拿走的,我要把它蓋回來!」

 

談及當時情況,劉總監歷歷在目,曾經居住的家園變身重災區,整條街冷清又慘烈,不捨爸爸媽媽辛苦,因此決心買下鄰居拋售的土地,依照山勢重建家園,並將創業計畫移回台灣,於住家旁興建自己的辦公室。與建築的緣分也就從這份「重建家園」的承諾繫起。在自己畫、自己蓋的過程中,啟發了對於建築的嚮往。在藝術美學領域深耕多年,很會「畫」的他開始和建築事務所共事,隨著次次競圖、公家機關空間設計、商業建築規劃...漸漸拓展,藝術這條路不再僅限於紙上,而是躍然紙上。一次次建築的落成,都是藝術的實踐。

 

哲揚總監說道:「在歐洲,建築是一門藝術。藝術家與建築師之間不存在涇渭分明的界線,藝術家跨足建築並不稀奇。」

 

如西班牙建築大師安東尼·高第(Antoni Gaudí)在陶瓷藝術及彩色玻璃工藝上都有很高的造詣,同時也應用在他的建築設計上。著名的白派建築大師理查·麥爾(Richard Meier)也是一位抽象藝術家。札哈·哈蒂(Zaha Hadid)的曲線建築,與其說是建築,更像是藝術品。

 

 

旅歐多年的經歷,又身處古典之都維也納,舉凡各種古典建築元素,如:愛奧尼亞列柱、巴洛克紋飾、荷蘭山牆,甚至近代的Art Deco等風格元素都了然於心,這讓他在繪製圖稿上擁有直覺般的靈性,每張圖稿都彷彿是古典藝術畫冊。令人敬佩的是,無論案件多寡,他至今都堅持手繪建築設計圖,但這可不是只為畫好看的設計圖,而是都經過嚴謹的建築比例計算。著名的南投老英格蘭飯店、嘉義佐登妮絲城堡都是總監的設計作品。魏德聖導演當初籌拍豐盛之城三部曲時,也曾找上哲揚總監,希望借重他對於歐洲建築的透徹,協助還原17世紀台灣荷治時期的熱蘭遮城。

 

 

回到此次閱讀台灣的合作,哲揚總監認為:「做新古典建築並非是因為外國月亮比較圓,我們應該要理解古典建築也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,從荷治時期、經過日治時代再到當代,台灣一直都存在著新古典風格的建築,這也是台灣不可抹滅的文化印記,台灣身為島嶼更應該Open Mind,以包容的心態面向世界。其實現在也不存在所謂的古典建築,材料與工法都與過去大不相同了,應該定義為具有古典元素的現代建築。但不論形式風格,建築都肩負讓城市美化的責任,我希望能賦予它更多藝術價值,為城市美學盡一份心力。」

 

房子是住一輩子的地方,身為營建者,除了要精實管理施工品質,精選合作夥伴也至關重要。而我們之間的合作契機,就是受這份堅毅細膩的職人精神所感動,即便世代更迭,仍堅守喜好初衷,不假他人之手親筆創作,以多元形式綻放手藝之美。

 

期許在一次次合作實戰中,攜手實現理想中的細膩建築,想要進一步認識哲揚總監的作品,歡迎到閱讀台灣走走!

LATEST NEWS
02